在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分立过程中,债权债务分割需严格遵循《公司法》《民法典》等法律规定,并结合分立协议与债权人协商,确保合规性与风险可控。以下是具体操作要点及法律依据:
一、债权债务分割的核心原则
1、法定连带责任
根据《公司法》第 176 条,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,除非分立前与债权人达成书面协议另有约定。例如,若原公司分立为 A、B 两家公司,分立前的债务默认由 A、B 共同承担,债权人可向任意一方主张全部债权。
协议优先原则
若分立协议明确约定债务分配(如 A 承担 70%、B 承担 30%),且债权人书面同意,可按协议执行。例如,中装建设在资质分立公告中明确 “分立前债务由原公司承担,分立后债务由新公司独立承担”,即通过协议排除连带责任。
二、操作步骤与法律程序
(一)全面清查债权债务
1、审计与清算
原公司需委托专业机构对资产、负债进行审计,编制《资产负债表》《财产清单》,列明应收账款、应付账款、银行贷款等具体项目。例如,若原公司存在未结清的工程保证金或材料款,需在清单中明确。
内部责任划分
在分立协议中约定:
分立前债务由原公司承担,分立后新公司独立承担新增债务;
若出现未披露债务,由原公司股东或管理层承担赔偿责任。
(二)债权人通知与协商
1、法定通知义务
公司需在分立决议作出后10 日内书面通知已知债权人,并在30 日内通过省级以上报纸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告。例如,某公司分立时未通知供应商,导致分立后供应商起诉分立后的两家公司,最终被判承担连带责任。
债权人权利保障
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30 日内,或未接到通知的自公告之日起45 日内,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。若公司未满足债权人要求,分立可能被认定无效。
债务承担协议
对于主要债权人(如银行、大额供应商),需单独签订《债务承担协议》,明确债务转移方式。例如,原公司将某笔贷款转移至新公司,需取得银行书面同意,并办理抵押变更登记。
(三)税务处理与合规性
1、所得税处理
一般情况:被分立企业按公允价值转让资产,需缴纳企业所得税;
特殊情况:若非股权支付额不超过分立资产公允价值的 20%,可申请免税分立,被分立企业无需确认资产转让所得。例如,某建筑公司通过资产划转方式分立,符合条件可享受税务优惠。
2、印花税与其他税种分立涉及的资产转移(如土地、房产)需缴纳印花税,税率为合同金额的 0.05%。若涉及不动产,还需按规定缴纳契税。
三、风险防范与争议解决
1、连带责任风险即使分立协议约定债务由原公司承担,若未取得债权人同意,分立后的公司仍需承担连带责任。例如,某公司分立时约定债务由原公司承担,但未通知银行,导致新公司被银行起诉并强制执行。
2、未披露债务的处理若分立后发现未披露债务,原公司股东或管理层需承担赔偿责任。例如,某公司分立后被供应商起诉,法院判决原股东补足未披露的应付货款。
3、争议解决途径
协商:与债权人协商分期还款或提供担保;
诉讼:若债权人拒绝协商,可通过法院确认债务承担方式,但需承担分立无效的风险。
四、实务建议
1、专业团队支持聘请律师、会计师、税务师全程参与,确保分立协议合法合规,税务处理最优。例如,某企业通过税务筹划,将分立成本降低 30%。
2、优先分立全资子公司若分立至全资子公司,可通过内部资产划转方式操作,简化流程并降低税务成本。
3、动态监控与后续管理分立后需持续监控债务履行情况,定期向债权人提供财务报表,维护商业信誉。
通过以上步骤,企业可在资质分立中合法分割债权债务,平衡合规性与商业目标,避免法律风险。鸿运企服平台是为企业提供资质服务、重组分立、项目申报、经营许可、人才服务、工商财税、知识产权、资产评估、认证咨询、拍卖咨询、落户咨询、法律咨询等服务,致力于提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。希望鸿运企服小编以上的整理能够对您有所帮助。